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纸媒滚动
2014年04月14日13:59|来源:长春日报|字号:
《白日焰火》票房破亿!这对于“海归派”文艺片来说,无疑是一个破天荒的好成绩。虽然该片在长春影院已经悄然退出角逐圈,但它留下的几个变化却值得电影人与观众思考。
第一变是中国电影“游戏规则”的改变。从柏林电影节力擒双“熊”,到国内3月21日上映至今夺取惊人票房,再看6月在法国上映等国际版权销售,“焰火潮”似乎在隐约中印证了“游戏规则”的改变。由远及近,在国际舞台获得的优秀华语文艺影片“叫好不叫座”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金熊效应”却令《白日焰火》顺势成为国内外影人以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第二变是电影“界限”的改变。《白日焰火》起初未像其它获奖影片一样自怨自艾,电影的票房底气恰恰来源于其打破艺术电影的边界——即“填满”以往横亘于艺术与商业两者间的鸿沟,使之既被认作极具刁亦男个人气质的“作者电影”,又能成为特色鲜明、形式并不多见的类型片。
第三变则是中国电影观众观影需求的转变。就在观众选择看与不看或者说看了能不能看得懂的过程中,“话题性”迅速蔓延,关注度自然上升几个等级。而由观众害怕“看不懂”到为影片票房推波助澜的现象,也不难看出,中国电影观众的观影需求正向纵深拓展,其观影方式的转变,使得有思想性、艺术性的电影占据一席之地。从长远意义来看,这一转变也使得未来“面向市场的文艺片”这一全新的影片类型得以生存、壮大。(毕馨月)
(责编:王化云)
观众,中国电影,票房破,白日焰火,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