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记忆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滚动

海外网海外网>>娱乐>>影视>> 正文

《舌尖2》落幕引热议 网友:先煽情再随便炒俩菜

2014-06-04 08:36:50|来源:大连晚报|字号:

《舌尖2》落幕引热议网友:先煽情再随便炒俩菜

每周五晚,一边看《舌尖上的中国2》一边吐槽,已成了近一个多月来吃货们的“乐趣”,随着第七集《三餐》的播出,《舌尖2》终于在“口水”中谢幕。不管《舌尖2》节目组如何解释人文的重要,以及抄袭、造假等各种质疑,与《舌尖1》的纯粹美食相比,《舌尖2》硬生生被指拍成了四不像的“雷剧”。有网友如此评价:“《舌尖1》是围绕美食、食材等叙述故事,天然无雕饰,而《舌尖2》更像找了个煽情的故事,然后让主人公随便炒俩菜。”

故事?从“泪水”到“口水”

外界声音指出,《舌尖2》主观意识上贬低了美食,而刻意去打人文牌,突出社会热点,涉及有候鸟打工族、留守儿童、应试教育、家长陪读、空巢老人等,但因分集导演水平不一,美食、故事的拿捏相差万里,致使矫揉造作出来的《舌尖2》有些不伦不类。

第三集《时节》与第四集《家常》则是两个极端,前者为避嫌刻意增加美食镜头,但被指结构有些零乱。后者故意挑战观众底线,提琴女孩的故事跑题八万里,美食更沦落为煽情的下脚料,至此《舌尖上的中国》被认为“华丽”转身为《舌尖上的中国人》。

对于“吃货”来讲,美食固然让人垂涎,但也并非排斥人文,之所以《舌尖2》的故事引来众人吐槽,关键是节目组“没有金刚钻,偏想揽个瓷器活”。有网友指出,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还是保守点拍好美食,至于社会责任,不是一档美食纪录片所能承担的,况且说教最为观众反感。

造假?砸了“舌尖”招牌

至于造假,网友、节目组也都各执一词,但也无外乎因观众对《舌尖2》的失望,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不难发现,《舌尖2》播出后,节目组只忙于解释、辟谣,但越解释越乱,越辟谣吐槽越多,最后不知所措下,陈晓卿等主创关闭了微博评论,不再沟通。无可否认,《舌尖2》没能延续《舌尖1》的神话。据《上海青年报》

上海电视节组委会透露

“舌尖2”斩获纪录片白玉兰奖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国人热议的话题,中国纪录片产业也迎来了新的热潮。记者前日获悉,在即将开幕的第20届上海电视节上,纪录片竞赛项目共设最佳纪录片、最佳中国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共6个奖项。据电视节组委会前日透露,近日在国内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率先斩获了年度最具影响力纪录片奖,这也是《舌尖》系列首次摘得“白玉兰”。据《劳动报》

“舌尖2”收益颇丰

投入仅3000万收获近两亿元

央视先后为“舌尖2”举行了多次招商会,近20家企业购买了相关广告资源。央视还将日播改为周播,《舌尖2》的广告收入也因此多卖了很多。除此之外,“舌尖2”的海外播放版权已出售给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播机构,单集价格达6万美元。而版权引起的商业大战在互联网视频行业更为激烈。据知情人士透露,“舌尖2”这部投入仅3000万的纪录片初步估计收获了近两亿元的收入。 据《东方今报》

总导演陈晓卿透露正筹备“舌尖3”

或简单表现饮食

《舌尖2》落幕之后,不少网友表示,虽然《舌尖2》在播出中受到了许多争议,但总体来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纪录片,也有网友开始期待第3季的出现。

对此,《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表示,“《舌尖3》已经在筹备过程中了。第1季偏重食物,第2季我们想把食物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关系本身。那现在如果要拍《舌尖3》,可能我们就又回归到简单地表现饮食上去。 ”

(责编:王化云)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舌尖2,留守儿童,热议,纪录片,美食

评论时政国际娱乐文史地方华商

热图>

最新热点>

招远血案5嫌犯涉杀人及邪教组织罪被批捕(图)

娱乐炫图>

最新排行 >

史海钩沉>

精选图片>

视频>

论坛热帖>

猜你喜欢>

巾帼不让须眉 中国歼击机女飞行员英姿迷人

李瑞英亲口证实与张宏民告别《新闻联播》

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滚动

新加坡|云南|吉林|红色|南粤|鲁东|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赣鄱|IP电视|华商|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