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科学家首次发现“霍金辐射”

2016-08-18 19:21:50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字号:
摘要:如果粒子是在黑洞的视界(即黑洞边界)外创造出来的,那么配对粒子中的正粒子可能会逃逸——即我们观察到的黑洞发出的热辐射,而负粒子可能会被拽回到黑洞中。“想象你正在往上游,而水流却以比你快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施泰因豪尔说,“声子无法到达标志 视界 的点。

(原标题:英媒:科学家首次发现“霍金辐射”)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新媒体专电;英媒称,通常认为,黑洞密度极高,以至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逃出它的魔爪,甚至连光都无法幸免。虽然名字叫做黑洞,但它们其实并非一片漆黑,而是会发出极其微弱的粒子,这是一种量子辐射。如今,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这一名为“霍金辐射”的量子效应。

英国《每日邮报》网站8月15日报道,1974年,斯蒂芬·霍金宣称,黑洞不该是完全黑暗的,量子效应意味着应该有射线从其边界逃逸出来。霍金的理论称,黑洞应能发射亚原子粒子(被称为霍金辐射),直至它们的能量被完全耗尽。

报道称,在1974年的声明中,霍金阐述了黑洞周围的强大重力场如何影响粒子和反粒子的配对生成。而根据量子理论,在虚无的太空中,这一幕随时随地都在上演。

如果粒子是在黑洞的视界(即黑洞边界)外创造出来的,那么配对粒子中的正粒子可能会逃逸——即我们观察到的黑洞发出的热辐射,而负粒子可能会被拽回到黑洞中。

在今天出版的《自然·物理学》杂志的一篇文章中,以色列工学院教授杰夫·施泰因豪尔论证了这一量子效应。利用一个带有声音粒子(即声子)视界的长管子,他制造出了一个声音的黑洞,而不是通常意义的光的黑洞。

2014年,施泰因豪尔教授发现,视界处不定时会有声子出现。他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逃逸出来的声子是相互关联的配对声子中的一个,从而证实了霍金辐射的量子效应。

黑洞中的视界是一个界限清楚的表面或边缘。由于逃逸速度比光速快,因而在视界之后,没有任何光线能够逃逸。

利用一种名叫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材料,施泰因豪尔教授创造出了一个声音黑洞。

早在两年前的实验中,他就发现形成声波的能量确实会像霍金预料的那样从黑洞中“泄漏”出来。而现在他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他发现这一能量遵循的是量子法则。

在分界线以里的一侧,粒子流动的速度超过了声速,因此没有声音粒子能从中逃逸。

“想象你正在往上游,而水流却以比你快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施泰因豪尔说,“声子无法到达标志 视界 的点。”

他将这个实验重复了4600次,也就是在6天中连续不断进行实验。最终,施泰因豪尔观察到声子出现的情形。他发现,当他在视界某一边的某个位置看到一个声子,其配对的声子就会出现在视界另一边的等距位置上。

该现象出现的次数足以令施泰因豪尔肯定地指出,这些声子是“相关的”。这也是他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霍金辐射的量子效应。

从黑洞逃逸出来的粒子与它们被拽进黑洞的伴粒子呈量子纠缠态的观念是霍金辐射的一个关键特征,这一特征之前从未被观测到。因此施泰因豪尔的实验可谓相当重要。然而由于辐射极其微弱,想要测量从黑洞中发出的霍金辐射是不可能的。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