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高峰大雨+地铁故障再“考”北京交通

2016-08-18 21:07:28来源:新华社新媒体专线
字号:
摘要:记者获悉,北京公交集团从上午8时开始,在1、52、99、337路等25条途经长安街的公交线路上,每条线加入1至2部机动车,加密车次,疏解地铁1号线沿线的滞留乘客。】  据北京地铁新闻发言人贾鹏介绍,由于全线信号故障,7时30分1号线列车逐步降低模式运行,间隔较大,造成乘客积压。

(原标题:早高峰大雨+地铁故障再“考”北京交通)

新华社北京8月18日新媒体专电;18日,北京再降大雨。早高峰7时30分,北京地铁1号线全线信号故障,列车发车间隔拉大,所有车站只出不进,大量乘客被迫在大雨中转乘公交或步行。8时40分1号线运行逐步恢复,但对交通的影响仍持续了一段时间。当早高峰的大雨遇上横跨北京城东西的地铁1号线全线故障,本已难堪重负的北京交通能否经受考验?新华社记者进行了现场报道。

【现场一:地铁内发生了什么?】

1号线乘客邱先生说,地铁早上七点半左右在八宝山和玉泉路之间停下,约一个小时后才又启动。期间有小孩开始哭闹,也有人准备用安全锤敲破玻璃下车,还有人报警,场面一度出现混乱。

乘客贾璐说,7时30分坐地铁1号线去上班,但到木樨地站就停下了,等了15分钟仍没动静,只好出站。

   8月18日,早高峰期间北京地铁1号线八宝山站附近地面交通拥挤(新华社记者张晨霖摄)

一位乘坐10号线的乘客要在国贸站下车,但由于国贸站与1号线换乘不停车,直接被“发配”到下一站双井,导致上班迟到。

乘坐4号线的袁先生说,早上八点半,4号线宣武门站上下楼梯处挤满了人,广播通知是1号线信号故障所致。他爱人坐九号线上班,也比平常晚到了40分钟。

  

【现场二:地面交通能接驳吗?】

记者上午事发时在四惠地铁站附近的天桥上看到,路面上人头攒动,一些人焦急地招手打车,或者询问过往车辆是否愿意拼车,有些乘客甚至站在京通快速主路上拦车询问。

出租车司机罗师傅说,自己从朝阳北路到京通快速走了45分钟。手机打车软件上,不少乘客加小费叫车,有加20元、30元,甚至50元的。

记者获悉,北京公交集团从上午8时开始,在1、52、99、337路等25条途经长安街的公交线路上,每条线加入1至2部机动车,加密车次,疏解地铁1号线沿线的滞留乘客。

但客流高峰的运输压力仍然很大。上午8时左右,市民关小姐等了快30分钟,特11路才来,却根本挤不上!原来这路车在经过王府井时候已经拉满了1号线疏散的乘客。另一位乘客等了公交40分钟上了车,30分钟才通过了一个路口。提前两小时出门,竟然迟到了。

在一号线四惠站外,三轮车司机马师傅说,1号线发生故障后,出来坐三轮车的人特别多。但拉了人也走不动,机动车道、人行道全是人。

还有很多乘客选择步行上班,人行道上都是花花绿绿的雨伞。

【现场三:各方如何应对?】

据北京地铁新闻发言人贾鹏介绍,由于全线信号故障,7时30分1号线列车逐步降低模式运行,间隔较大,造成乘客积压。随后,部分车站采取限流措施,与地铁1号线相关的换乘车站列车通过不停车。8时40分,故障处理完毕,1号线逐步恢复正常运营。

上午在北京公交集团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密切监控道路和公交运行情况。这个指挥中心刚刚建成,是北京公交集团“互联网+公交”建设的重点工程,已接入了公交调度、视频监控、决策支持、运维保障等系统。基于这些系统,北京市交通部门之间通过共享道路、线路及客流信息,提升应急指挥的时效。

高德地图提供的数据显示:7时30分1号线出现信号故障之后,1号线四惠桥附近道路8时30分至9时之间拥堵加剧,呈现深红色。随着1号线逐步恢复运营,11时30分左右同一路段拥堵情况已大大缓解。

【地铁为什么全线路出现信号故障?该反思什么?】

   北京公交集团应急调度指挥中心内的大屏幕上显示着运行情况实时监控信息( 新华社记者丁静摄)

北京地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北京地铁的运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需求。为了提高运力,北京地铁先后50次缩短不同线路的列车运行间隔。1号线采用了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信号移动闭塞系统(CBTC信号系统),列车发车间隔达到2分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地铁各线路成网、发车间隔缩短后,“小故障”往往造成“大影响”,给地铁运营带来更大挑战。

这位负责人表示,8月17日运营结束之后,北京地铁已对全网车辆、设备进行了全面普查;18日信号故障为什么会波及全线,目前正在研判。目前,北京地铁运营的15条线路全部正常。

为了治疗拥堵“大城市病”,北京市近年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8条,在建线路16条。“十三五”期间还将建成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000公里,轨道出行分担率将达到公共交通的60%。

但大客流、高运量给地铁运营带来的压力仍然很大。

为此,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出台并施行《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旨在通过明晰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企业的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乘客的安全乘车义务等,理顺运营安全体制机制。此外,还采取了低峰票价优惠、增加安检力量和安全引导员、加装安全门、进行社会安全教育等系列措施应对大客流对轨道交通的挑战。

不少网民表示,公共交通体系需要各种交通工具的接驳、统筹、配合。作为特大型城市,北京亟需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治理能力,多管齐下补齐交通“短板”。(参与采写记者:丁静 孙琪 李萌 魏梦佳 关桂峰 熊琳 谢晗 张晨霖 郭沛然)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