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丨2020年的俄罗斯,要航母,还是战略核潜艇?

2016-08-26 15:35:00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摘要:美国前8艘“俄亥俄”级装载的“三叉戟”-I(C4)型导弹射程为7400公里,每枚导弹可携带8个10万吨当量的分导式弹头,圆概率偏差为380-420米。“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于2013年初服役,按照俄海军装备计划,到2020年时,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全部由10艘“北风之神”级构成,它们将承担俄罗斯70%的战略打击能力。

(原标题:宏亮瞻局丨2020年的俄罗斯,要航母,还是战略核潜艇?)

                  每年7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是俄罗斯海军节,2016年7月31日星期天,在圣彼得堡、塞瓦斯托波尔、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及遥远的塔尔图斯,俄海军按照惯例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在当天的庆祝活动中,一向喜欢“放炮”的俄副总理罗戈津再次撂出狠话,称俄海军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发射的“圆锤”导弹“可以突破任何反导系统,无论它部署在哪儿。”很快,罗戈津的这番话即被全球各大媒体解读为是针对美国决定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的回应。
其实,这位主管军工的副总理的话肯定还有另外一层含义。今年4月,一组“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被船厂拆解的现场照片在网络上热传,并再次引发外界对于俄海基核力量江河日下的唏嘘甚至嘲讽——罗戈津正好可以借庆祝海军节的时机予以驳斥。
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在“台风”级退役后,新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是否真的“能突破任何地方的任何反导系统”,并“对冲”美国在海基二次核打击力量上的传统优势?

图为俄罗斯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德米特里东斯科伊”号从港口出发驶向大海,港内还停放着两艘同型潜艇。这三艘“台风”中的两艘已经退役,会在2018年前拆毁,剩下的一艘作为“水声试验平台”使用到2019年也将拆毁。
“台风”级全部退役
将所有“台风”级核潜艇除役的决定是在2013年5月做出的。当时有分析认为,俄军急着让“台风”级退役的主要原因是俄美《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的限制。
在2010年俄美签署的第三阶段削减战略进攻性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处于部署状态的核弹头数量不能超过1550枚。“台风”级核潜艇每艘最多可携载200枚核弹头,如果3艘在役艇全部满载SS-N-20“鲟鱼”潜射导弹的话,几乎将占新条约限制标准的一半,这还不算俄海军现役的大量“德尔塔”IV级,以及新一代“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以2013年的规模计算,两艘服役的“北风之神”级和6艘“德尔塔”IV级最多可携载1280枚核弹头。新条约规定的核弹头限额中就仅剩下不到300枚的空间,它们将分配给俄军远程航空兵和陆基战略火箭兵。显然,海军已经占据了俄战略核力量总实力的三分之二强,再给海军增加配额是不可能的。
受此限制,俄海军似乎有充分的理由将“台风”级除役,以便给陆续服役的多艘“北风之神”级腾出核弹配额。但从现实来看,当时的“台风”级其实根本就没有占用 “宝贵”的战略武器配额。唯一在航的“德米特里·顿斯科伊”号只有一个发射井用于“圆锤”导弹试射,其他发射井都是空的。备航状态的“谢韦尔斯塔利”号和“阿尔汉格尔斯克”号则没有一枚核弹。俄方完全可以像美国改装“俄亥俄”级那样将剩余的“台风”级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
但毫无疑问的是,任何改装都需要不菲的经费,同时改装后的维护使用费同样惊人,俄军肯定更愿意将宝贵的装备预算投入到新武器的采购和使用中去。
美国人的巨大优势
“台风”级所针对的主要目标是美国陆基弹道导弹发射井和其他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点目标,当然也可以对人口、工业和资源中心等面目标实施摧毁。与它的对手——美国“俄亥俄”级相比,“台风”级的体积近乎于是俄亥俄级的两倍,可装载20枚SS-N-20固体弹道导弹,导弹射程达8300公里,这足以保证“台风”级在紧靠本国海岸线的北冰洋冰盖下,就可以威慑北半球的所有目标,当然也包括美国全境。
SS-N-20是苏联第一型三级固体潜射洲际导弹,由拥有丰富潜射弹道导弹研制经验的马克耶夫设计局开发。其最大发射重量达90吨,可携带10个分导弹头,圆概率偏差500-600米。与苏联过去常用的液体潜射导弹相比,固体导弹具有准备时间短,安全性高的优点,但同时也带来发射重量增大、储放时间缩短和射程降低等问题。虽然“台风”级比“俄亥俄”级大得多,但由于当时苏联的潜射固体导弹技术不够成熟,SS-N-20的体积重量均远超“俄亥俄”级上的“三叉戟”导弹(90吨比60吨),导致“台风”级的导弹数量比“俄亥俄”级还少了4枚。
美国前8艘“俄亥俄”级装载的“三叉戟”-I(C4)型导弹射程为7400公里,每枚导弹可携带8个10万吨当量的分导式弹头,圆概率偏差为380-420米。从第9艘艇开始,俄亥俄级装备“三叉戟”-Ⅱ(D5)型导弹,新导弹射程增至12000公里,每枚导弹可携带8-12个威力10万-47.5万吨当量的弹头,圆概率偏差骤降至90米。
在“台风”级刚刚服役的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所携带导弹数量比“俄亥俄”级少了4枚,但每枚导弹的弹头数多两枚,这样算来每艘“台风”级实际要比“俄亥俄”级多携带8枚弹头(200比192),且在命中精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在射程上稍占优势。不容忽视的是,“台风”级每15秒可齐射两枚导弹的能力是其他任何战略核潜艇都做不到的,这样在单枚弹头当量相同的情况下,“台风”级的单艇威慑能力强于早期“俄亥俄”级。
然而天平很快就又倒向美国人。“三叉戟”-Ⅱ(D5)型不仅射程猛增,弹头携带数量和单弹头威力都超越了SS-N-20,再加上“俄亥俄”级相对“台风”级3倍的规模优势(18比6),苏联海军只能靠大量的“德尔塔”III型和新建较为廉价的“德尔塔”IV型潜艇来维持海基战略力量的平衡。
务实的“北风之神”级
为了弥补“台风”级在导弹技术上的差距,1999年俄曾决定用当时研制中的SS-N-28潜射导弹替换“台风”级上的SS-N-20。然而,这款被称为“远洋帆船”的洲际导弹在连续3次试射失败后被彻底打入冷宫,“圆锤”计划随后上马。这期间,在“台风”级因使用维护费用惊人经常趴窝,而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又迟迟不能服役的情况下,实际上近几年来俄海基核力量的基石是6艘“德尔塔”IV级核潜艇,配备SS-N-23液体弹道导弹。“德尔塔”IV每艘最多可携载160枚核弹头,全部6艘艇最多可携载960枚核弹头。
幸运的是,克里姆林宫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也不打算放弃超级军事大国地位—— “台风”级的接班人在1996年蹒跚走上船台,俄罗斯为这艘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建造付出了7.7亿美元巨资,而整个“北风之神”项目的研制更是耗资20亿美元。要知道在上世纪90年代,俄海军甚至连潜艇出海巡逻的油费都掏不起。
乍看起来,“北风之神”级与“台风”级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红宝石设计局在研制新一代战略核潜艇时果断抛弃了最拿手的传统双壳体设计,除动力舱和艇艏维持双壳体外,其余舱段均为单壳体,结果就是新潜艇的水下排水量降到了1.7万吨,与“俄亥俄”级相当。“北风之神”级拉长水滴的外形也与“台风”级“平甲板”式的宽大身躯相去甚远,反倒更像是一艘“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的放大版。然而,在外表巨大的差异背后,“北风之神”级却难脱与“台风”级的血缘关系,“台风”级总设计师科瓦廖夫以顾问身份直接参与了“北风之神”级的研制,两者不仅采用了完全一样的OK-650型压水堆,甚至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的部分建造材料也直接来自“台风”级未完工的7号艇。
就单艇威慑能力而言,“北风之神”级的前三艘与“台风”级尚存在一定差距。以“尤里·多尔戈鲁基”号为例,该艇只能携载16枚“圆锤”潜射弹道导弹,共160枚1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仅相当于“台风”级的80%。不过从4号艇“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开始,后续7艘艇都将配备20个导弹发射筒,这样其总体威慑能力就与比自己大一倍的“台风”级相当,但还是比“俄亥俄”级差一些。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
能够在“台风”级一半的艇体上布置相同数量的战略导弹,自然有采用单壳结构的原因,不过更为重要的可能还是俄罗斯近30年来在固体洲际弹道导弹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圆锤”潜射洲际导弹的最大发射重量为45吨,仅相当于“鲟鱼”的一半,比“三叉戟”-Ⅱ还轻。该型导弹完全继承了“白杨”-M的优异性能,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射程超过8000公里。“白杨”-M的命中精度约为圆概率偏差90米,与“三叉戟”-Ⅱ相同,海基“圆锤”由于发射平台稳定性差的原因精度稍弱,约为圆概率偏差300米,虽然与“三叉戟”-Ⅱ相比还是有差距,但也足以摧毁陆基导弹发射井这样的点目标。另外,“白杨”-M的突防性能是全世界公认最好的,相信在其基础上研制的“圆锤”的突防能力只会更加强悍。
从这个角度来看,罗戈津的表态实际上并非主要针对“萨德”——以目前该反导系统的性能是很难对“白杨”-M或“圆锤”这类现代洲际弹道导弹构成威胁的。
缩小水下核武差距
进入21世纪,设计上更为“务实”的“北风之神”级与“圆锤”导弹的服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俄海基核力量规模萎缩、艇弹青黄不接的窘境。有了“台风”级的经验,红宝石设计局研制这样的“小艇”可谓“牛刀杀鸡”。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北风之神”级的研制、下水、试航均很顺利,但图省钱又赶时间的俄海军却选择了缺乏潜射导弹研制经验的莫斯科热力工程研究所作为潜射弹道导弹研制单位,试图直接将“白杨”-M陆基固体洲际导弹改装成潜射型,结果在前16次试射中7次完全失败,5次部分失败,直到2012年才将试射成功率提高到50%以上,并正式定型投入生产。
“尤里·多尔戈鲁基”号已于2013年初服役,按照俄海军装备计划,到2020年时,海基战略核力量将全部由10艘“北风之神”级构成,它们将承担俄罗斯70%的战略打击能力。
如果俄海军的换装计划能够实现, 3艘16筒早期艇加上7艘20筒批量艇总共可以搭载188枚“圆锤”导弹,共1880枚核弹头,这一规模比2013年决定“台风”级退役时的1280枚多了约三分之一。美国海军现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到2020年有可能削减至12艘,如果按照每枚导弹正常搭载8枚弹头的数量计算,2020年的美国海基战略力量将由2304枚核弹头构成。俄方虽然还是处于下风,但与美方的差距会有大幅缩小。况且俄方在陆基战略核力量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当然,美国人也可以减少“三叉戟”-Ⅱ导弹的诱饵载荷,为每枚导弹最多配备12枚弹头,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两方面:一是导弹的突防能力会明显下降;二是满载状态下的“三叉戟”-Ⅱ的射程将被削减至10000公里以下,如果在美国近海的安全堡垒区发射,将无法攻击位于俄罗斯领土腹地的陆基战略导弹基地(如位于中亚的SS-18发射井),反之,俄方从本土巴伦支海发射的导弹走北极弹道,只需飞行7000多公里就可以攻击美国全境。
如果考虑到军控限额,则双方在役的战略核潜艇都不会满载导弹或弹头。但其实这种限额也不过是战略博弈的把戏罢了,虽然有互查机制,但双方仍有很大的空间在条约的具体文本上做文章,比如减少和平时期的艇上弹头数量,当遇到战争风险时,迅速将库存状态的弹头转为实际部署,这不是什么难事。
要航母,还是战略核潜艇?
在重新走向远洋的俄罗斯舰队中,战略核潜艇部队所扮演的角色最为特殊。尽管俄媒一再爆出圣彼得堡涅瓦设计局的新一代核动力超级航母计划,实际情况却是普京政府几乎没给新航母的建造拨一个卢布,对战略核潜艇的拨款却在不断增加,其中可能隐藏的矛盾是:海军需要一些可以随时投入作战的“实用”舰艇,比如新一代航母、大型多用途驱逐舰等,而克里姆林宫则需要拿也许永远用不上的战略核潜艇来告诉世界“俄罗斯仍是超级大国”。
俄政府曾多次宣称,未来的战略威慑将更加依靠海基力量。原因很简单,水下发射的战略导弹在面对第一次核打击时的生存概率要远高于陆基的轮式机动(如SS-27)或铁路机动导弹(如 SS-24),而核反击的有效性才是大国核威慑战略的基石。“北风之神”级在梅普当政的几年接连下水,北方舰队的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和演习不仅年年上演,且经常有总统在现场“督战”。可以看出,战略核潜艇部队在国家的地缘战略需求中的地位正日益上升,而其在俄海军的地位则反而不如苏联时代了——与美国围绕航母打造海军不同,苏联时期的远洋舰队基本以核潜艇为核心,大型水面舰艇甚至航母都常被冠以“反潜舰”的称谓。
如果站在俄海军的角度,目前投入大笔资金在第五代战略核潜艇的建造上确有可商榷之处,尤其是在其他国家并未推出新型同类装备的背景下。现有的“德尔塔”IV级并不比英国“前卫”级和法国“凯旋”级差,更何况SS-N-23的饱和打击能力远非法国正在研制的6弹头M-51可比,而英国的“三叉戟”-Ⅱ能否发射还要美国说了算。如果俄海军真的如其在冷战后所多次宣称的——不再追求全球远洋争霸,仅满足于蓝水防御,那么这支海军的任务定位和规模就应该和英法相似。
然而,已经投入批量建造的“北风之神”级显然不是为所谓蓝水防御或有限核反击准备的。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