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七大难”得以破解

2016-11-07 07:01:46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摘要:11月4日,他们和全市35对亲子家庭一起,在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广东站活动启动仪式上亮相,获得了一致好评。李良说,近年来通过校园足球的发展,全市学生体能测试优良率稳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自我素质不断增强。

(原标题:校园足球“七大难”得以破解)

广东的11月,天气已逐渐转凉。早上6时,很多孩子还在梦乡,10岁的李咏骏却起了床。他要和爸爸一起在6时30分准时到校进行足球训练。很多时候爸爸也会上场,父子俩你追我赶,不知不觉就过了两年半。如今,他们已是学校亲子足球队的主力。11月4日,他们和全市35对亲子家庭一起,在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广东站活动启动仪式上亮相,获得了一致好评。

李咏骏等亲子家庭是中山发展校园足球的一个缩影。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李良介绍,自2014年大力推进校园足球建设以来,中山凭借“教体合一”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路,破解了场地、师资等多个难题。下一阶段,中山计划在体育课中引入科学数据监测学生的训练强度,确保训练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家长几年如一日陪孩子练球

“圆圆的足球在绿茵草地上滚来滚去,它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于我而言,它不仅使我的身体强壮健康,让我感到欢乐,还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坚持,也对自己充满信心。”提起足球,李咏骏总是自信满满。他是朗晴小学五(4)班的学生,也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队员,成绩更是名列前茅。

但在两年半前,他的情况可不是这样。“以前的我有点内向,在别人面前不敢表达自已的意见,说话也很小声。”李咏骏称,刚加入足球队时他也很少和人沟通,总是被动跟着球走。在父母的陪同和教练的指导下,他慢慢学会了颠球、控球、过人、传球……如今,他可以自如地带着球到处跑,积极地和队友打配合战,并攻破对手的球门。

让他骄傲的还有在训练中养成的规律作息。“以前,我每天都要妈妈从被窝中拉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调整了生物钟,每天6点起床,6点半准时到校。”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时间是每天早上6时30分至8时10分,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能准时赶到。

在他训练时,父亲李世忠也全程陪伴,从2年级一直到5年级。他说,陪练也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不仅能见证孩子的成长过程,还能分享其中的苦与乐。“我们对孩子踢球没有太多的要求,最初只是希望他开心,身体健康。练久了会发现,孩子的变化真的很大。”朗晴小学亲子足球队的多位家长如是表示。

据教练陈兴介绍,该校足球队始建于2005年,2011年开始有亲子足球队。最初家长大多是为了安全考虑来陪练,练着练着家长也成了球队的一员。每天早上上班前,都会前来学校陪孩子训练一个半小时,几年如一日,几乎没有间断。目前,五六年级陪练的家长有近20个,低年级也有三四十个,他们对学校的足球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足球进课堂成特色校园文化

足球的出现,不仅让城市孩子身体健康,也让农村孩子课余活动丰富起来。

在东凤镇同安小学,全校688名学生最近都学会了一套足球操。“1、2、3、4……8”在一阵节拍声中,学生或踩、或跳、或抱,完成了传球、颠球、踩球等基本动作。这是中山市东凤镇同安小学自编的足球课间操。在大约3分钟的时间内,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和足球接触,展示自己的才能。

这只是中山推广校园足球的一个缩影。随着校园足球的深入推广,足球元素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特别的校园风景。记者了解到,在“教体结合”的大背景下,目前许多中小学每周开设了一节足球课,朗晴小学等一批足球发展历史较长的学校,还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编写了足球校本教材。石岐中心小学则将足球与美术课、语文课等结合起来,开展足球运动征文、绘画活动等。

三乡镇平岚小学也是一所农村小学,该校的足球教育也很有特色——18个班级共900余名学生,在足球教育上实行“2+1+1+1”模式,即每周两节常规足球体育课、一节室内足球专业知识课、每个班有一支足球队、每个学生都有一套足球培训教材。在30余年坚持不懈的校园足球教育中,该校创造了“没有足球场,连续全市小学联赛10连冠”的“神话”,培养了多个优秀的足球苗子。

校园足球的推广只有两年多,学校却开始慢慢尝到“甜头”。中山市多位足球教练介绍,场地和师资的完善,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而且孩子们喜欢,家长就会支持,以前担心孩子摔伤的观念慢慢在改变。不少调皮的孩子也从中找回自己,变得更爱学习,未来的出路也不断增多。

“以坦洲镇安阜小学为例,今年该校就有6名学生通过足球特长生的招生考试,进入中山市实验中学学习。”中山市校园足球协会相关负责人称,升学的道路通畅之后,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积极性都会提高。

全力推进打造“足球之乡”

自2014年以来中山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各项改革举措得到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关注。今年9月,中国教育电视台以《校园足球先锋——中山篇》为题,以纪录片形式专门报道了中山校园足球的发展经验。11月4日,全国校园足球“新长征”广东站活动也在中山率先启动。

在当天的校园足球发展座谈会上,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副理事长刘延宁、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臧连明等对中山的校园足球发展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李良还现场介绍了校园足球的成效和规划。

他说,中山因地制宜,不断改革创新,破解了校园足球发展的七大难题。首先,通过顶层设计,统筹各项工作,破解“落实难”;其次,设立由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扶持的校园足球发展专项基金,破解“经费难”;完善足球特长生招生制度,解决学生的出路问题,破解“观念难”;聘请阿根廷教练长驻中山,并将教师送到国内外培训,破解“师资难”;因地制宜地改造足球场地,不断完善场地设施建设,破解“场地难”;统一为自愿参保学生购买运动意外伤害保险,破解“安全难”;举办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教师和家长的“4+2级”联赛,破解“氛围难”。

李良说,近年来通过校园足球的发展,全市学生体能测试优良率稳步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性、自我素质不断增强。下一步中山计划引入科学数据监测系统,对每个学生的训练强度进行实时监控,再通过数据的分析,提升训练课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锻炼,确保每一节体育课都按质按量完成。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