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30周年:如何在冯契思想的引导下成长

2016-11-29 16:27:00来源:澎湃新闻网
字号:
摘要:(原标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30周年:如何在冯契思想的引导下成长) “冯契基金”捐赠仪式。复旦大学哲学院徐洪兴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的思想聚焦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这一问题上。

(原标题: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30周年:如何在冯契思想的引导下成长)

“冯契基金”捐赠仪式。 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中心 图
11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30周年系庆在中山北路校区逸夫楼报告厅召开。庆典仪式用一个12分钟的专题纪录片《智慧之境》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讲述了哲学系的发展历程:最早可追溯到195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创办的第四年里,冯契先生和刘佛年先生在政教系下共同创立了哲学教研室,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并终于在1986年正式成立了哲学系。时至2016年,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华师大哲学系已然成为我国在哲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的重镇之一。

哲学系系主任陈立新教授致辞。
哲学系系主任陈立新教授致辞,讲述了哲学系30年间如何在冯契思想的激励和引导下逐渐成长。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教授作为与师大长期合作的国内兄弟院校代表回顾了他与师大哲学系的历史渊源,希望复旦与师大两兄弟院系致力于共建上海的哲学共同体,希望在未来的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上海学派”。 国外兄弟院校代表上海纽约大学哲学学科负责人Brad Weslake教授也表达了希望与师大哲学加强合作的意愿。
马钦荣教授和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作为校友代表分别回顾了自己与师大哲学系的渊源。觉醒法师更以佛学与哲学的联系为切入点讲述了30年间师大哲学系为我国的宗教事业做出的贡献。

校友代表、上海玉佛寺方丈觉醒法师致辞。
在这30年里,师大哲学系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教育工作者。作为华师大哲学系教师代表和第七任系主任的高瑞泉教授指出在哲学教育更加多元化和国际化的今天,青年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为学术创作服务,为中国哲学的繁荣服务。此外,海外兼职专家代表Jean-Michel Roy教授、身处异国他乡的老师同学、在校学生代表郭潇以及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或通过视频,或在现场表达了对师大哲学系30周年的祝福。
在典礼临近尾声的时候,冯契先生的长子冯棉教授把新版《冯契文集》的版税近十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冯契基金”,用于资助哲学系师生的学术活动。
借着系庆典礼的余热,当日下午,“当代中国哲学展望专家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北校区逸夫楼331会议厅召开。论坛由华东师大哲学系主任陈立新教授主持,来自国内各所高校的八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哲学的汉语化和哲学教育三个方面展开了讨论。
复旦大学哲学院徐洪兴教授、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的思想聚焦于中国哲学的未来发展这一问题上。徐洪兴教授认为,真正的中国哲学就应该“思想在最前面”,与之相反的是近些年的中国哲学研究存在着一股“向回走”的势头——偏向于整理古籍和文献。为了“向前走”,中国哲学的研究者们需要立足当下的时代,需要有宽广的胸襟,特别是去回应西方哲学提出的问题。唐正东教授分析了中国哲学研究前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改革开放前,第二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并指出当下哲学或许应该进入到“3.0”的时代,新时代面临着“如何理解新哲学的定位”这一新问题。他认为哲学工作者应该思考如何使理论更能为民众所接纳,从而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对中国哲学的研究也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古代的哲学,更应关注当代中国的哲学。

哲学系2013级本科生郭潇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复旦大学复旦学院院长吴晓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主任陈嘉明教授主要就哲学的汉语化这一问题发表了意见。吴晓明认为中国哲学正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向”,即由原先主要是对外学习转向“自我主张”。中国学术要想真正实现“中国化”,就必须建立“自我主张”。他指出“自我主张”获得的标记和尺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形式方面,人文学术要“讲汉语”;而论及实质方面则需要转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经验,特别是要契合中国的社会现实。陈嘉明则特别提出“让哲学讲汉语”的问题,他指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现有哲学研究的话语体系大体是西方的。因此哲学的“翻译”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让哲学讲汉语”的可能性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发现新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另外一个是提升自身的影响力,特别是能出一些世界性的哲学家,让汉语流行起来。
上海大学哲学系主任莉娜、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李国山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的崔唯航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吴向东教授作为哲学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其在哲学教育工作的展开这一方面的经验。任莉娜指出当今的哲学学科确实存在危机感,能不能让学生对哲学有所尊重和选择显得很重要。对此,上大哲学系采取的是“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一方面在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讲座,展示哲学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通识课程和研讨班,让哲学课程发挥更重要的影响。李国山则讲述了南开大学哲学学院通过举办“全国中学生哲学夏令营”,吸纳对哲学有兴趣的学生,并采用“全程导师制”等方式所取得的成果。崔唯航从哲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出要从思想与智慧的层面,通过引导和激发,去培养学生。吴教授结合他的日常工作总结了四个面向:(1)面向通识教育,哲学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利用“哲学+”的模式,可借此机遇提高全校学生的哲学素养;(2)面向学科交叉,哲学自身八个二级学科的壁垒要打破,同时注重于其它学科的交流,哲学系学生应至少精通哲学之外的某一门其它学科;(3)面向现代科技的发展,主动运用“翻转课堂”、“慕课”和“私博课”等非传统的教学手段;(4)面向时代问题,学术创造思想,思想把握时代,这三者是可以相互统一的。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