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升级版业余体校 优质教育资源倾斜足球成趋势

2017-01-09 11:59:37来源:东方网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升级版业余体校 优质教育资源倾斜足球成趋势)

  足球教育并行

  重庆辅仁、上海江镇、成都棠外、深圳实验……看到这些球队的名字时,恐怕很少会有人将这些球队的名字与某个省市足协或俱乐部的队伍联系起来。但事实却是:这些球队都是各个地方体育局(足协)队伍,抑或是国内某家职业俱乐部的梯队。这其实就是此番正在梧州进行的全国U13锦标赛(2004年龄段)期间向外界传递出的最新信息,也可以说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一个新趋向——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向中国足球倾斜了!对国内的青少年足球发展而言,这绝对是一个福音。

  ■记者马德兴梧州报道

  地方学校打开大门

  在今年全国U13锦标赛开始之前,组委会方面曾接到陕西省足协的电话,希望将他们报名参加这次赛事的队伍名称更改为“西工大启迪中学队”。但因为报名已经截止,且秩序册已经开印无法更改。组委会只能表示待该年龄段全国联赛开始后,会按照要求启用新队名。这只是本次U13锦标赛前的一个小插曲。但背后却深藏着一个潜在的重大趋势。

  记者曾多次来到梧州采访全国的青少年足球比赛。往年,这些以学校命名的队伍都是纯业余的“学生军”。譬如,2013年初在梧州进行的全国U17(暨97/98年龄段)锦标赛期间,江苏镇江一中队曾以大比分输给对手,当时国内曾有耸人听闻地报道,称“青少年比赛打假球”云云,甚至还惊动了国家体育总局高层过问此事。但实际却是:镇江一中队其实是一支开展校园足球的队伍,遇到国内竞技系列的队伍时,技战术水平相差甚大,出现大比分很正常。

  时至今日,当本届全国U13锦标赛期间出现众多以学校名称命名的队伍时,他们已不再是“纯学生军”,而是专业队。但是,这些专业小球员与过去的小球员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文化学习已不再可有可无。这也是近年来国内青少年足球发生的最大变化。

  就以本届全国U13锦标赛为例,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学校本身都是当地优质学校,属于那种“打破头都想要上”的重点学校。如今,在“校园足球”的春风下,这些学校打开大门,与地方足协或体育局联手办队、为踢球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像“深圳实验队”其实是深圳市足协与深圳实验学校合办的队伍,最主要是承担省运会任务,而深圳实验学校属于深圳顶级的中学。与先前深圳翠园中学所不同的是,后者属于“区办市队”,但深实则是“校办市队”,与江阴高级中学性质类似。江阴高级中学队与江苏省足协联办99/00年龄段队伍,这支队伍在2015年获得全国U15联赛冠军、2016年获得全国U17联赛冠军。

  像“昆明北附队”则是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与昆明市足协联办的球队,为昆明市足协承担未来参加青运会、省运会的比赛任务。与早些年就已经与成都市足协联办的“成都棠外中学队”性质类似。

  “重庆辅仁中学队”并不是和重庆市足协联办的球队,而是扮演着北京人和俱乐部梯队的角色,由北京人和俱乐部与学校方面共建。“上海江镇中学队”则是上海绿地申花俱乐部与江镇中学合办,同样扮演着绿地申花梯队的角色。

  实际上,不止是地方省市足协、职业俱乐部开始与地方优质学校联办青少年足球队,即便是社会、民间性质的俱乐部,也与当地的优质学校紧密结合,俱乐部的小球员们白天在学校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上文化课,放学后则接受专业的足球训练。譬如,像已经广为人知的珂缔缘俱乐部就是与海门市的海南小学、中学合作;同样较有名气的上海幸运星俱乐部则是与康城学校合作;今年的“大连汇达向奕足球俱乐部”则是与大连第七十七中学合作。

  换言之,如今各地方对小球员的文化基础学习越来越重视。过去北京三高俱乐部的小球员们每次都要求梧州基地专门给他们准备一间教室,抽空安排文化课学习。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再是三高“专利”,不少球队都会专门安排文化课学习。这应该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好现象。

  业余体校的升级版

  地方优质学校敞口大门、与当地体育部门或足协联手,为小球员们提供较好的文化学习条件,这其实可以理解为新形势下“升级版业余体校”。学校负责提供最好的文化学习课资源,体育部门(足协)则努力给小球员们提供最好的专业训练资源,以确保新形势下小球员既可以踢好球、又能够不耽误文化课学习,让孩子、家长放心,彻底改变过去旧有业余体校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现象。

  在去年底于天津召开的一次中国足球论坛期间,足坛元老年维泗曾明确提出“应该恢复业余体校制度”,引起了广泛反响。实际上,单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业余体校制度”并不能说是错误的,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也确实为中国足球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但“业余体校制度”最大的弊病在于:属于体育系统而非教育系统,这也就注定了校内文化课程无法享受到教育系统内的优质资源。但是,业余体校在体育竞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方面,确实有完整成熟的体系。

  也正因为此,在新形势下,很早就有人提出过:要培养新型足球专业人才,需要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共同携手,即体育部门拿出最好的体育资源来保证小球员得到最好的训练、比赛;而教育部门则需要拿出最好的教育资源、确保小球员的文化学习。唯如此,双方才能“共赢”、才能真正打造出一批真正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足球运动员。

  从最近一两年来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已经在付诸实施了。像江阴高级中学队由学校办省队,不仅拿到了全国青少年联赛冠军,小球员们的文化学习也有保障。此番在梧州进行的全国U13锦标赛期间,学校与体育口联合办队的情况越来越多,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甚至可以说将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相比目前国内众多毫无足球基础的学校大力开展校园足球,学校与体育部门(俱乐部)联办,显然可以提高效率。

  教育部门需打破壁垒

  过去,家长不愿意孩子选择踢球,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踢球影响文化课学习。旧有业余体校中,文化学习仅是象征性的。实际上,如今国内的不少足球学校,也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与尴尬。无论是鲁能足校、恒大足校还是富力足校,在这次全国U13锦标赛中杀入四强,足以说明在足球专业方面有其优势。可是,就文化课老师方面,各所学校同时面临着找不来好老师的困境。

  就以鲁能U13队的最佳射手何小珂为例,他在本次锦标赛前六轮比赛中进球已超过10个,目前在射手榜上领跑。而外号“何三百”的他原本是北京市清华附小点招、准备保送上清华附中的,在小学四年级下半学期来到了鲁能足校。选择鲁能足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的个人技战术能力已经相当突出,原来所在小学已经无法满足其进一步提高水平的需求。不仅球踢得好,文化课也相当出色。来到鲁能足校之后,他参加潍坊市组织的统一考试,语数英三门功课都是100分。

  按小珂母亲的说法,由于他选择到了鲁能足校,所以保送清华附中的机会就没了,结果在微机派位中被派到了中关村中学。她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继续在中关村中学保留学籍,而且也愿意回学校参加期中、期末考试,甚至如果学校要参加北京市校园足球比赛,可以返回学校代表校队参加比赛。但学校并不愿意。就像当初清华附小一样,提出小珂可以继续在清华附小上学、接受训练,强调学校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足球队,如果鲁能需要打比赛,可以去代表鲁能打比赛。

  可问题在于:清华附小在尚未证明其足球专业训练、比赛水平可以超过专业队之前,希望能在足球专业继续发展的孩子,如何敢继续留在学校?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小珂的父母将小珂送到了鲁能足校。但是,进入鲁能足校之后,小珂的文化学习又何以能够确保不受影响?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目前而言,小珂的文化学习还是相当不错的,而鲁能足校也努力希望小珂能够成为一个新型球员,即球踢得好、文化课学习同样出色,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小球员进入鲁能足校。

  作为教育部门,能否打开大门,在有关政策方面进一步向体育部门敞口?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门强行作出规定:参加竞技系列的学生不得参加校园足球比赛。这其中最大的疑问就是:小球员是不是学生?既然是学生,为什么要将这些小球员排斥在校园足球门外?因而,在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过程中,很多情况恐怕还是需要顺势而为。但不管如何,至少在这次全国U13锦标赛中,已经出现了令人可喜的现象。

责编:海闻

关键词:球员,足协,优质教育资源,足校,教育部门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