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局政府门户网站报道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力提升武平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旅深度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推进全域旅游发展, 武平县正精心打造一台以客家特色民俗为主、名为《元初客家欢》的农家闹春文艺晚会,参与全国乡村春晚网络直播活动。
《元初客家欢》乡村春晚是由武平乡村群众在春节期间结合农村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根据现实生活题材自编、自导、自演,以客家特色民俗为主,全面参与的综艺性文艺联欢晚会。这是讲述乡村群众文化故事的新型农村文化娱乐形式,承载着乡音、演绎着乡愁、传递着乡乐、凝聚着乡情。活动将有传统手工艺制作、现场灯谜竞猜及民俗表演等组合构成,并以庙会形式展现。同时,结合一年四季的时令节气策划设计最具代表性的“客家翔翼宴”及“中山十八子糕点”美食现场制作及品尝,呈现出客家人积淀千年的丰盛、喜庆、祥和的“年”文化。整台晚会由序(《金鼓闹春 五谷丰“灯”》)、客家船灯歌舞(第一篇章—《春》)、勤俭布娘(第二篇章—《夏》)、山工号子(第三篇章—《秋》)、稻香情(第四篇章—《冬》)、尾声 (竹板歌《盛世客家》)等篇章组成。
据了解,乡村春晚直播活动是由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联合主办,武平县是全国乡村春晚百县联盟活动的5家发起单位之一。直播活动将于2017年正月初一至初十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台向全球“一带一路”21个国家进行全球直播。武平被列入2017年全国乡村春晚的10个直播点之一,定于正月初九直播。“春味与村味相得益彰。”届时,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都可以收看到武平原汁原味的乡村春晚。同“寻访百岁老人,探秘养生福地”摄影活动中武平百岁老人宣传照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一样,乡村春晚向海外网络直播活动对武平旅游的宣传推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元初客家欢》剧透口:
序《金鼓闹春 五谷丰“灯”》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客家人最重视年初一的吉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第一天,每到子时便要打开家门,迎接喜神入屋来。
(现场情景)一群孩童手提传统花灯从廊桥步入舞台,口中用武平方言齐声朗读《元初一》三字文:“元初一,早开门,放爆竹,喜气新,点蜡烛,装香灯……”引出五十名鼓手擂响客家大鼓,迎春纳福。紧接着由成人及儿童组成的龙灯队、马灯队、船灯队、狮灯队、花灯队次第登场,形成五“灯”闹春,寓意一年到头光光张张,亮亮堂堂。
客家船灯歌舞
第一篇章——《春》
立春已过,雨水即将来临,气候转暖,万物复苏,客家乡村要开始为农事忙活了……
(现场情景)一阵悠扬清新的客家音乐响起,结合口技及情景表演描绘早春晨间农民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景象;随后在山歌表演唱节目中引出酿豆腐、煎粄等客家美食,并供嘉宾、观众现场品尝;舞蹈《勤俭布娘》则结合客家民谣吟诵集中体现客家妇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自立自强的形象和精神风貌。
勤俭布娘
第二篇章——《夏》
农历四月,立夏始,早稻的农事基本做完,乡间开斋吃荤,众人欢呼。有的乡村为庆贺节日,杀猪做粄,打醮迎客,笙箫鼓乐,好戏连台,犒劳乡亲,年年岁岁,周而复始,从不停止。
(现场情景)伴随着客家汉剧节奏鲜明的锣鼓点和委婉悠扬的唱段并配合各行当的身段表演向观众展示“南国牡丹”——汉剧的独特魅力;听唱南词是早年客家地区较为盛行的习俗之一,凡喜庆寿诞,逢年过节,乡亲们总要请南词班到家里表演一下,图个热闹。“哒哒哒”,鼓板三响,瞬息,器乐齐和,八韵南词一句一韵,婉转动听,如潺潺流水,徐徐入耳……由此引出薯粉包子、仙水冻等较具代表性客家美食;“嘿呦嘿呦……吭”的起伏声中,一群粗壮的客家汉子肩披“拖皮纸”(汗巾),手拿“撑棍”,一领众和,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喊着起步、平地、上坡、下坡和落地时的不同韵律的号声,向人们展示客家汉子齐心一致,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
山工号子
第三篇章——《秋》
农历七月过后,一层秋意一阵凉,一阵秋风一地黄,秋菊渐黄,满地芬芳。农家收成,一家老小齐上阵,挑禾、打禾、干谷入仓,一片喜获丰收的忙碌景象……
(现场情景)木偶戏流传客家地区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它由民间艺人手口相授,代代相传,根植于广大客家山区,成为客家人记忆中抹不去的乡愁。通过木偶书法及茶艺表演展示客家木偶这一古老而充满魅力的传统艺术是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木偶戏舞蹈《稻香情》为我们展现金秋时节,万物成熟,全家老小忙不停,家家户户赛收成的喜庆场景。随后引出客家美食禾米粄、簸箕粄等。
稻香情
第四篇章——《冬》
农历十月,立冬过后,迎来隆冬。客家山区有时下雪,有时下霜,乡村大地一片清寒,雾气迷蒙……
(现场情景)客家人多居住在多雨潮湿的丘陵地带,进入严冬,人们为了御寒防湿,有人起用了火笼,瓦钵里埋燃烧的木炭,以炭灰覆盖,烤热冰冷的手脚。客家人一年的辛勤耕耘到了一个段落,妇女们边烤火笼,三五成群一边闲聊家常,一边手持针线,为家人缝衣补鞋;“衣”脉相承客家服饰秀中,不仅有姿容靓丽的客家阿妹,更有历经沧桑更显从容的老妪老翁。多彩的客家服饰和客家人共同构建出一幅跨越时空的客家服饰文化的动态多彩长卷,并从而引出客家美食薯包子、珍珠粉等供现场嘉宾品尝;情景舞蹈《花轿迎亲》展示的是客家嫁娶中别具情趣的迎亲俗。有的人家迎亲时打着灯笼、凉伞,挥动彩旗。新娘入门,先要与新郎“打交杯”。酒席更是热闹,上席吃到下席,酒醉肉饱,还要划拳、掷骰子……
花轿迎亲
尾声 竹板歌《盛世客家》
一眨眼,时令已到腊月,一年很快就要收官。从“入年界”到除夕日,大家都忙碌准备过年,除旧布新,辞旧迎新。“爆竹一声旧岁除”,合家团圆,其乐融融……
(现场情景)竹板歌是流行在客家人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是客家山歌的一种,也是颇受欢迎的民间口头文学。唱起来朗朗上口,音韵悠扬,声情并茂,优美动听。晚会尾声由所有演员与观众台上台下形成互动,齐声打竹板唱山歌,展示客家百姓“喜今朝百业兴旺庆盛世,欣此日万民同乐祝太平”的喜悦之情。
竹板歌演出创意源于清康熙年间武平举人林宝树先生创作的大型客家启蒙读物《元初一》(又名《一年使用杂字文》),旨在真实生动描述客家人从年初开始,一年到头的生产、生活状况,反映客家人尊崇自然、尊崇礼俗的人文追求,重现客家地区自古沿袭的生活风尚,唤起客家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
整场演出重点突出民间、民俗、生态、质朴的风格。通过《春》《夏》《秋》《冬》四季篇章为主体结构,采用具有浓郁客家地域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诠释客家人诗礼继世、耕读传家的人文理念,把浓浓的乡音和乡情带入全球客家人的心扉,将其打造成一场集乡土性、文化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民系风情盛典。(武平县旅游局 文/钟桃远 图/资料图)
责编:海闻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