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也要有新鲜感

2017-02-10 08:02:0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摘要:■老字号功在继承、胜在创新,既要薪火相传,坚持固有的、本质的“好里子”,又要常办常新,做好新鲜的、时尚的“俏面子”,才能成为永葆生机的常青树  我的一位朋友来北京旅游,临走前打算买一双传统工艺的软底布鞋给父亲当礼物。

■老字号功在继承、胜在创新,既要薪火相传,坚持固有的、本质的“好里子”,又要常办常新,做好新鲜的、时尚的“俏面子”,才能成为永葆生机的常青树

我的一位朋友来北京旅游,临走前打算买一双传统工艺的软底布鞋给父亲当礼物。他来到一家“中华老字号”鞋店,却被店家的“傲慢”惊着了。朋友刚进店,就看到布鞋样品上摆着“非买勿动”几个字,让人觉得怪怪的。刚开口问了几个问题,服务员就不耐烦了:“问这么多,到底买不买?!”

朋友有些不爽,跟对方理论:“买东西之前问清楚是人之常情,又不是太过分的要求。你们虽然是老字号,但如此待客,不怕生意跑了吗?”没想到对方硬气十足,一句话怼回来:“你不乐意就别买,我们是老字号,不愁没顾客!”朋友气得扭头便走。

这位朋友遭遇的“老字号”或许是个例,但的确反映出一个现象:有些老字号在消费者面前很“牛”,自认头顶“老字号”招牌便可生意无忧,管你需求变化,偏要我行我素:有的老字号美发店只收现金,不愿采用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有的老字号餐饮店卫生条件差,桌上早已油迹斑斑;有的老字号服装店服务态度不佳,对顾客爱答不理……类似做派被很多消费者认为是“倚老卖老”,让慕名而来的顾客失望而归。

这些老字号“自信满满”,背后还有一套理论,即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他们说,自己专注的是“老手艺”“老味道”“老功夫”,好比是到老字号包子店吃包子,包子好吃就行了,至于是坐在硬板凳上吃还是坐在软椅子上吃,并不重要。即便在年轻消费群体里不太走俏,一些老字号也能找到自我安慰:“咱的消费群体是中老年人,等年轻人变成了中老年人,他们自然就来了。再说了,中国消费市场那么大,怎么着也分得上一杯羹。”

真是这样吗?怕是未必。消费规模确已今非昔比,但人们的需求在升级,眼光更挑剔。处在供给侧的老字号,想要混日子可不容易。比如顾客到包子店消费,不仅要包子好吃,也希望环境舒适、服务到位。缺了哪一样,都吊不起消费者的胃口。

现在,老字号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值得关注。虽然不少年轻人也逛老字号,但中老年顾客还是消费主力,他们愿意去老字号,是缘于年轻时美好的消费体验和记忆。如果年轻时不爱老字号,恐怕年长后也难成为老字号的粉丝。在年轻人面前,有些老字号还真不该过度自信,端着架子,任凭自身离80后、90后们越来越遥远、越来越生疏。

当然,比起“过度自信”,也有的老字号陷入“过度自卑”。比如,某些老字号一时被同品类的国外品牌抢了风头,就悲观地认为自己没戏了,以致主动关张,销声匿迹,最终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实在可惜。

我国进入消费新阶段,市场对品质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老字号不必发愁需求,多思创新供给,想想味道是否仍正宗、服务能否有改进,把供给质量提上来,不怕没有新粉丝。一些人不惜跑几十里,就为买一碗老字号豆腐羹;一些人排队几个小时,就为吃一口老字号鸡蛋饼……这些消费现象正说明,很多老字号就像一缸美酒,年代越久,香气越醇,更不会过时。那些国外大牌,何尝不是在多年市场洗礼中存活下来的老字号呢?

老字号功在继承、胜在创新,过度自信与过度自卑的心态都不可取。对老字号来说,既要薪火相传,坚持固有的、本质的“好里子”,又要常办常新,做好新鲜的、时髦的“俏面子”。在一家环境优雅的老字号茶馆,听几首老歌,喝一杯酽茶,过一个休闲的下午,也可以成为很多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方式。超越自我,跟上时代,老字号才能成为永葆生机的常青树。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10日 18 版)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