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着合家团圆的元宵佳节伴随着彩灯展的结束落下帷幕,这也为2017年的春节正式画上了句号。而今天,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头村的敬罗家塾却热闹无比,人们依然沉浸在团圆和喜庆的气氛中。当地居民准备了一场盛大而隆重的盆菜宴席,广宴亲朋,硬是把这“年味儿”延续到了正月十六。
当日下午,记者赶到大埔头村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已搭起桌子,铺上桌布,摆好凳子及碗筷。在一个祠堂门口的空地上,几个大师傅正拿着加长版的菜铲不停地搅动着满满一大锅食材。其中一位邓姓师傅擦了擦头上的汗,指了指旁边正在忙的村民们对记者说:“我们都是一大早就起来洗菜、生火、准备食材。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干得很开心、很起劲。”
盆菜作为香港新界本地人的传统食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以木盆作为盛菜器皿而得名,其用料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牛、猪、羊、鸡、鱼虾、香菇、鱼丸等,配料则是鳝鱼干、笋虾干、鱿鱼、猪皮、腐竹、萝卜等。
这些食材由厨艺高超的师傅烹煮后,按照一定顺序一层一层由下至上叠放进大盆中,最下层通常会放猪皮、萝卜、腐竹等容易吸收肴汁的材料,中间则会放置焖烂的猪肉,而上面几层会放鸡、鸭、鱼肉、大虾等。
盆菜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但都与南宋君臣逃难至香港及华南一带有关。其中一种说法为: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同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南逃躲避元朝军队;当他们路经东莞乌纱以及香港新界锦田一带的围村时,受到村民盛情款待,但仓猝之间村民找不到足够的器皿盛载食物,于是就地取材用木盆装菜肴,围盆而食。盆菜由此而诞生。
记者了解到,当晚前来吃盆菜的村民及亲朋好友多达1000余人,每份盆菜的成本高达800至1000港币。那么,为何人数如此之多、规格如此之高呢?
村中辈分较长的邓兴华老人热心地告诉记者,每年元宵节,除了猜灯谜、赏花灯之外,当地村民还有“点灯”的习俗。因取“丁”的谐音,“点灯”有“添丁”之意。“点灯”仪式过后,添丁者还会于元宵节当晚或第二日晚以盆菜广宴族人。这一百多席盆菜宴正是亲朋好友聚集起来,为过去一年的添丁者送去祝福的。
当晚六点半左右,热气腾腾的盆菜端上了餐桌。村民与到访嘉宾一席席围坐,谈笑风生,品尝美味。
被当地村民邀请前来享用盆菜的林先生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盆菜,它的寓意可大着呢!”吃盆菜时需要大家围坐在一起,象征着合家团圆,吉庆满堂;又因为盆菜用料丰富,热气腾腾,预示着来年生活十全十美,丰衣足食;再加上盆菜满满一盘的形态,意思是让食者赚到“盆满钵满”,子孙后代繁荣兴旺。
香港人讲究好意头,通常盆菜中的食材也都有各自的吉祥寓意。例如,花菜取自粤语谐音“发财”,腐竹(广东人称“枝竹”)代表“知足常乐”,萝卜象征“好彩头”,鱼球寓意“财源滚滚”,鲮鱼则表示“年年有余”。
当晚吃饱喝足后,大家纷纷讨论起吃盆菜的感受。单从大家心满意足的表情上就看得出,这顿盆菜宴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为新一年带来了美好的祝福。(新华社记者 丁梓懿)
责编:海闻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