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山东模式行之有效

2017-02-14 16:37:00来源:中国旅游报
字号:
摘要:全省400个旅游扶贫村,264个村率先开发,其中68个村已开门迎客,贫困户、贫困人口自主经营或参与旅游接待,人均增收3600多元。在淄博,淄川区潭溪山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峨庄等10多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还安排了300多名贫困人口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日前,山东召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上透露,2016年全省累计投入旅游扶贫资金16.19亿元,1051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旅游脱贫,在23228户旅游帮扶的贫困户中占45.3%;53607贫困人口,已脱贫24788人,占总人口的46.24%。全省400个旅游扶贫村,264个村率先开发,其中68个村已开门迎客,贫困户、贫困人口自主经营或参与旅游接待,人均增收3600多元。

  山东省委副书记龚正要求将旅游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如今,依靠政府强有力的主导,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山东旅游扶贫已经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模式与路径。

  四种模式四条路径

  生活在临沂蒙山李家石屋村的贫困户刘宝才老人,有3间老房子,四五年前卖价2000元,因为村里发展旅游,如今升值到年租金8000元,成为老两口增收脱贫的可靠保障,这让刘宝才感觉很踏实舒心。同样,在蒙山旅游区蒙山人家景区“人民公社大食堂”,贫困户阚世花光为游客准备沂蒙煎饼,月收入就超过1000元。蒙山旅游区扶贫办副主任朱裕介绍,2015年以来,蒙山旅游区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脱贫,新发展农家乐、民宿、采摘园项目600家,安排就近就业2600多人次。

  据介绍,为推进旅游扶贫工作,蒙山管委会还成立了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在贫困村张里庄和富泉村分别筛选56户和53户,实行折股量化入股。旅游区还与信用社合作,探索旅游扶贫贷款。

  在淄博,淄川区潭溪山景区辐射带动周边峨庄等10多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还安排了300多名贫困人口在景区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淄博上小峰村成立了“山东上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10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公司经营运作,70万元折股量化给95户贫困户(178人),其中3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牛占月说,今年贫困户每人分红500元,还额外给40多户孤寡老人每人发了50斤面。

  枣庄双山涧村、湖沟村则通过成立旅游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利用民宅发展农家乐和民宿,帮助170户贫困户实现就业。烟台打造长岛渔家风情园、蓬莱市“一带三谷”酒庄聚集区、牟平区十里杏花谷等高端乡村旅游项目,辐射带动30多个贫困村、2000多贫困户增收。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于风贵表示,目前,山东已形成了景区带动、能人引领、自主开发、大项目带动等扶贫模式,为贫困户找到了四条脱贫路径:即财政扶贫资金作为贫困户股份分红;贫困户房屋、土地等入股分红;开办农家乐或从事旅游接待的收入;提供就业岗位靠固定工资。

  社会资本叠加效应

  在山东旅游扶贫中,社会资金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济南章丘区垛庄镇十八盘村,以前“穷”得远近知名。2016年前后,五彩山村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文军看好这里的旅游资源,与几个村委签约,连片开发,打造民宿,让当地的面貌为之改观。游客来了,村民增收的途径多了,不仅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出租闲置的宅基地,还可以多卖农产品。原来每斤八分钱的山楂涨到了每斤一块五,原来没人摘的柿子也都卖到了每斤一两块。

  邓文军介绍,旅游扶贫是造血式的,能形成叠加效应。公司会给村集体分红,其中一部分会帮助贫困户,房子一年的租金为四五千元,每月的工资一两千元,农特产销售也有较好的收入。

  在枣庄,葫芦套村以村委为代表,引进上海极亚旅游公司投资2000万元,打造葫芦乐园、精品民宿、和水街酒店,贫困户通过分红、务工等形式,人均增收6000元;在枣庄山亭区山城街道兴隆庄村,青岛欧亚集团投资8.6亿元开发翼云石头部落景区,带动80余户村民搬进了小康别墅,带动农民就业300余人,户均增收3万元。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产业促进处处长季将介绍,全省旅游扶贫村共吸引社会资金9.53亿元。

  结对帮扶是一抹亮色。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推动会员单位与35个贫困村结对子。临沂颐正园办公室主任黄艳介绍,在2016年中秋节前,从酒店所帮扶的平邑县丰阳镇郑家峪村购买1万斤左右的苹果。2015年该村的苹果滞销时,颐正园花2万多元购买了1.3万斤,帮了村民大忙。此外,酒店还从贫困村定点采购原麸面、花生、栗子、核桃等土特产,以及蒙山黑鸡、蒙山黑山羊、蒙山老土猪等,并通过酒店的渠道销售。

  威海的一些酒店则与当地旅游部门、行业协会一起将贫困村的土特产放到网上。威海市旅游行业协会秘书长高胜武介绍,目前,在全市180个扶贫村共设置了200余块“礼尚威海”便民站,并定期到各扶贫村进行收购土特产。

  据悉,临沂市也引导了80多个涉旅企事业单位结对帮扶45个旅游扶贫村。

  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笔者在济南、临沂、莱芜等发展旅游的贫困村走访时发现,改善基础设施的投入主要来自政府。不论是农户、公司,首先谈到的多是修路,这是打通当地旅游发展血脉的重要举措。

  2016年,山东省级财政投入1.3亿元,市、县级财政投入5.04亿元,金融资金0.32亿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拿出3000万元,支持率先发展的150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每村给予10万-4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拿出1亿元特色产业扶贫基金专项用于100个村的旅游扶贫,每村支持100万元。临沂市、枣庄市分别拿出1.38亿元和0.19亿元财政资金,对旅游扶贫村项目开发进行奖补。

  山东还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对旅游扶贫予以资金支持,与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深度合作,组织金融机构聚焦对接400个旅游扶贫村,每村、每户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和5万元无息贷款支持。截止到去年10月底,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向50多个重点旅游扶贫项目提供融资授信7202万元,投放贷款3287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11户、贫困人口1837人。

  据了解,山东注重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引领,制定了旅游扶贫实施方案,纳入《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为47个国家重点贫困村义务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此外,借助省财政资金支持,为另外353个旅游贫困村编制了《山东省旅游扶贫村总体开发实施规划》。

  与此同时,山东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发建立了“省旅游扶贫数据库平台”,设立6个国家级和10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观测点,对扶贫工作进行跟踪监测和成效评估,及时掌握动态,跟进指导服务。

  山东旅游扶贫还不断加大智力投入,去年组织300多名旅游扶贫村的乡村旅游带头人,到陕西袁家村、马嵬驿,安徽宏村、西递,浙江莫干山、安缦法云,精准交流,并培训100名乡村旅游企业(经营户)负责人、100名乡村旅游妇女厨艺师、100名手工艺技师、100名村妇代会主任电商创业培训为扶贫村旅游长远发展夯实基础。(郭旗)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