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于3月18日-26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这是第39届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但却是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经过九天的激战,中国队最终仅位列第十一名,与开赛前的期望相去甚远。无论是参赛还是办赛,本届女子冰壶世锦赛都给了我们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参赛 队伍尚未成熟 选材捉襟见肘
本次世锦赛是在家门口比赛,加上传奇队长王冰玉的回归,和亚冬会上获得的金牌,这一切都使得本次女子冰壶世锦赛备受瞩目。但教练谭伟东却表示,虽然王冰玉和周妍归队了,但现在的中国队是一支全新的队伍,他说:“她们现在的状态最多达到巅峰时期的七八成,队伍现在是新老交替阶段。同时,世界上的强队们变得更强了,过去都说,大家水平差不多,而现在水平高下一目了然。所以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在争取平昌冬奥会参赛资格的同时为2022年冬奥会做准备。”
本次大赛中国队2胜9负,胜韩国和丹麦,负场中分差在2分以内的5场,战至加时赛的2场,可见尽管本次世锦赛战绩不佳,有过许多失误,但中国队并未放弃任何一场比赛,顽强拼搏至最后一刻。或许正如教练马塞尔和许多对手所言,幸运女神没有站在中国队这边。
王冰玉获得了全体运动员投出的弗朗西斯-布罗迪奖,老将的坚持固然让人感动但教练谭伟东却表示这暴露了更大的问题:中国女子冰壶的选材狭窄,仅有200余人,青黄不接以至于老将必须重新出山。目前征战世锦赛的四名上场队员中有三位是2009年世锦赛参赛者,另一名队员王芮此前主要成绩在混双双人赛场。80后老将面临体力问题,王芮面临兼项压力。太迟的组队,根基不牢的选材,老将实力尚未回复,但谭伟东认为不能因为几场比赛的成绩出现问题就让这个组合分裂。他说:“我们是一体的,队员们需要根据长期磨合的情况进行调整,现在磨合的时间太短。”在首都体育馆过道中,2009年女子冰壶世锦赛夺冠的照片依然在墙上微笑着迎接每一个过往行人,照片上的人在努力迎接下一场比赛。
办赛 准备充分到位 目标2022
2017女子冰壶世锦赛的主办城市在2015年申办之初是上海,但为更好地营造氛围,通过举办最高水平的国际赛事为冬奥会的筹办做准备,在多方考虑下改在了北京,而前期工作也从那时开始。此次办赛,最重要的收获在于无论是硬软件设施、人员工作、志愿服务、普及推广都在快速与国际接轨。
运动员参赛有奥运周期,筹办更是有奥运周期。平昌冬奥会即将到来,大量的奥运前哨战即将打响。新的场馆尚未建成,首当其冲接受挑战的就是现有的大型体育馆。首都体育馆是一个有着悠久办赛历史的场馆,但是离承接世界大赛的硬软件设施还相差甚远,主办方入驻后相继建设了面部识别系统、抽湿设备等大量的临时设施。
运动员为2022年练兵,相应的配套人员也在练兵。国际冰壶联合会派出的12名国际裁判、技术官员及2名国际制冰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冰壶协会选调了32名国内裁判和12名制冰师参与到赛事中,学习冰壶赛事组织管理工作。本次大赛由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牵头,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冰壶项目。比赛组委会的架构选用国际化扁平结构,十部一中心,包括新闻部、新闻中心、科教处等,整个运行团队达到了120多人,运动员专业志愿者近百人。
在整个办赛过程中,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就是冰面铺设,这也是此次办赛学习的重点,目前中国制冰师只能完成基础的底层冰面铺设,上层冰面全部由2名外国制冰师使用进口设备进行铺设。制冰师等级分为初级至四级,世界大赛要求必须由四级制冰师进行顶层操作,而制冰所用的仪器全部为外国进口。
据组委会秘书长邵晓军介绍,本次大赛国际壶联派出14名工作人员,参赛队伍共计84人,电视台转播100多人,在整个赛程中与外国专业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所以本次世锦赛能够对冬奥会冰壶项目进行模拟预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推广 普及收效良好 后期持续投入
本次大赛的推广包括赛事转播、观众组织、冰壶文化宣传、赛后推广四部分。世锦赛期间,共有12万人次观众到场观赛。赛事向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超过150个小时的电视转播。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也在黄金时间对比赛做了多场次的直播。
本次比赛的门票采取了部分赠票,据邵晓军介绍,覆盖了北京市16个区的学校、行政单位,观众们由一开始的不了解到后来的主动索票,加拿大对阵俄罗斯决赛时,整个体育馆更是座无虚席。经过九天的观赛,观众们的加油也变得专业而热情。本次大赛也是对观众的一场非常好的观赛礼仪培训课。
本届世锦赛的体育展示环节有很多精心设计,宣传冰壶世锦赛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设置了一条十米长的迷你冰壶体验区,让观众有机会真正体验一下投掷冰壶的快乐。
为推广冰壶文化,比赛落幕后,主办将冰面持续维护了四天。这个期间,北京青少年冰壶锦标赛的参赛者能够有幸踏上世界顶尖的赛道感受冰壶魅力,后两天则开放给北京市各区的体育局代表以及市民、媒体代表。
尽管目前冰壶项目受制于气候条件限制,费用昂贵,一次世锦赛拉动的关注并不能直接转换成民众参与项目的热情,但是据邵晓军介绍,目前已经有许多资本正在积极入驻,“仿真冰”的开发研制有望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如顺利进行,相信加上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优势,冰壶未来可期。
责编:海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