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周将踏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之旅的莫言,有太多的“将来时”待解。 |
“一个作家对获奖词要说什么这个问题,绝对不是在获奖之后才开始思考的。或者可以这样说,一个优秀的作家,从他写作生涯的一开始就在准备这样一篇获奖演说。我相信,莫言肯定很早就在考虑自己的文学和故乡之间的关系这类问题了,只是可能最初想得比较浅,现在则比较深入。”叶匡政说。
叶匡政认为,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莫言面临的考验不在于演讲说啥,而在于如何将这些思考在几千字的演讲稿中,以强大的修辞力表达出来。
莫言因淡定而免于被干扰,也就意味着他在瑞典会一如既往地展示自己的幽默风度。“我听过一些莫言的演讲,他总是从一些故事开始讲,讲得挺好听,挺幽默。我相信,莫言在瑞典也会因此而备受关注。”叶匡政说。
长久还是速朽?将对文坛产生持续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究竟能火多久,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在此前107位获奖者中,有一些作家如海明威、福克纳、罗曼·罗兰、萧伯纳、加缪等从此进入公众视野,他们的作品至今还是很多读者书架的必备。但也有不少作家,获奖后被迅速遗忘,至今很少有人能叫得全他们的名字。
但无论是哪一类作家,他们获奖后都没经历过莫言正在经历的这些疯狂的事情,包括被捧上天,被疯狂消费、被加官晋爵(莫言刚被北师大任命为国际协作中心主席)。那么莫言在领奖回来后,究竟是长久还是速朽呢?
几天前,在由文学报等主办的一场“诺贝尔文学奖与当代文学价值重估”学术研讨会上,评论家们对莫言获奖后中国学界的一些现象感到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