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四二》11月25日在京舉行首次媒體看片,不少觀眾都疑惑,片中的災民面對這樣深重的災難,表情麻木,沒有明顯的情感釋放,沒有那些想象中賣兒賣女時撕心裂肺的表演,難道馮小剛刻意去掉煽情戲,營造壓抑感? |
不哭天搶地,是真實情況
讓演員有災民的體會,馮小剛認為包括了生理和心理兩方面。他順勢解答不少人看片之后的疑惑:為什麼災民這麼麻木,和親人生死離別時沒有想象中的哭天搶地?完全不像他之前《唐山大地震》、《集結號》那樣的煽情?馮小剛解釋:“劉震雲的劇本給了我足夠的自信,不需要盤外招,它本身的力量足夠大,也特別站得住腳。當然這也是不同的人物,李元妮(《唐山大地震》的角色)和谷子地(《集結號》的角色)他們都沒有面臨生存的危機,《一九四二》就不一樣,死就在前面等著你。你想,真實的情況是,都發生了很多人吃人的事,這樣的人物關系會達到什麼樣的緊張程度。在這樣的緊張程度下,哪裡還有什麼憂傷。”
馮小剛不認為,《一九四二》的災民沒有哭天搶地,就和他之前的創作有區別,反而是一脈相承的:“這三部電影的結局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在向世界做和解。《一九四二》裡老東家從潼關往回走,想死得離家近點,但遇到了妮,這個孫女讓他有了活下去的動力,表面是他撿了這個女孩,其實這個女孩也打撈了他。這就是人性黑暗裡面特別溫暖的東西。我認為一脈相承的地方在於,身為創作者的我有一種悲憫的情懷。第一我同情這些人,第二我希望他們最后還是要有希望,不能完全陷入絕望裡頭。我認為這種安排是客觀的。如果完全絕望到底的話,這民族怎麼走到今天?(這種溫暖的結局是觀眾需要的嗎?)不管觀眾需要不需要,我需要。”
此前有消息說,劉震雲希望影片結尾,是老東家牽著妮的手,消失在漫山遍野的桃花裡。馮小剛就說結尾要展現溫暖,但這個想法過於浪漫:“我跟震雲說,首先找不到漫山遍野開滿桃花的地方,如果用電腦做出來,他是否接受?后來還是算了,有些場景,用文字閱讀很有韻味,若變成畫面就格外跳。
不想挑戰觀眾 棄掉“人吃人”
《一九四二》除了沒有想象中煽情,也少了小說中許多殘酷的描寫,比如人吃人。馮小剛坦言不想過度挑戰觀眾:“人吃人這種事,放在小說裡你會覺得它觸目驚心,放在電影裡,就會讓人產生生理上的排斥,文字閱讀的刺激跟畫面對觀眾的生理刺激很不一樣,不止觀眾,我本人也難以接受。”
不過片中幾個鏡頭相信會讓女性觀眾感到殘忍,比如張默被日本兵刺死、兒媳婦死了地主婆還抱著孫子要奶喝,馮小剛對此強調,把握好分寸很重要,記者提到的幾個畫面,是經過其他電影反復檢閱,“觀眾是可以接受這些畫面的。”(來源: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