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九四二》11月25日在京舉行首次媒體看片,不少觀眾都疑惑,片中的災民面對這樣深重的災難,表情麻木,沒有明顯的情感釋放,沒有那些想象中賣兒賣女時撕心裂肺的表演,難道馮小剛刻意去掉煽情戲,營造壓抑感? |
《一九四二》11月25日在京舉行首次媒體看片,不少觀眾都疑惑,片中的災民面對這樣深重的災難,表情麻木,沒有明顯的情感釋放,沒有那些想象中賣兒賣女時撕心裂肺的表演,難道馮小剛刻意去掉煽情戲,營造壓抑感?馮小剛表示,沒有刻意去掉戲劇性的場面,他的創作原則是影片要真實、盡可能還原災民當下的反應。他指出《一九四二》情感上的內斂,和《唐山大地震》、《集結號》是一脈相承的。“我作為創作者,有這麼一種悲憫的情懷。第一我同情這些人,第二我希望他們最后還是要有希望的,不能完全陷入絕望裡頭。我認為這是客觀的。如果完全絕望到底的話,這民族怎麼走到今天?”
拍攝歷程
5個月,順著拍,艱辛!
《一九四二》是順著拍的,經歷了搶大戶、兒子被殺、房子被燒的開場混戰之后,“老東家”帶著家人和長工開始漫漫逃荒路,劇組也啟動了長達5個多月拍攝期。張國立說走了5個多月,胡子越來越長、人也越來越瘦,除了減肥一事不敢忘,這一切事情的自然發展,也令大家更像災民了。
馮小剛慶幸當時做了這個決定,盡管路上艱難的時候,閃現過放棄的念頭。“制片主任跟我說,大大超支了,周期也超了。攝制組的人員,人困馬乏,簡直崩潰,那也得咬牙這麼做,這部戲就要求這樣做。老實說,順著拍,給我的拍攝造成了很大難度。比如說,我可以集中在一個地方把這個戲都拍了,但意味著開拍就演了結尾的戲。我覺得角色狀態不對,胡子長的長短,人逐漸的消瘦程度,精神的垮掉等等。必須要讓他經歷這個(遷徙),走在寒風裡,餓著肚子,他們節衣縮食背著沉重的東西,5個月拍攝全部在野外,到拍結尾的時候,這種狀態才能出來。可以說我保証了演員有了災民的體會。那會多拍兩條(鏡頭),他們腿都發軟,在寒冷的冬天裡熬著,讓他們把(表演)技術扔掉了。人到那時候,怎麼去表演啊?”